根據國家海關總署11月7日發布的*新數據顯示,2022年10月份,中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9497.5萬噸,較上月減少473.5萬噸,環比下降4.7%,同比增長3.7%,進口平均價格為96.81美元/噸,為今年以來月度*低價格;1-10月累計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91741.6萬噸,同比下降1.7%。
前低后高,高鐵水支撐下半年進口量
在今年強預期與弱現實之間的博弈下,鐵礦石的進口量是呈現了上、下半年分化的局面。按照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,今年1-6月份,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同比減少約2548萬噸,同比減少約4.75%。但進入7月份之后,除了8月份有同比不到100萬噸的進口減量,其它逐月的進口量都是同比凈增,從這個角度而言,至少顯示了國內需求的強勁。這一點可以從居高不下的鐵水產量上得到印證。
基于今年采暖季限產減少、鐵水產量持續偏強的情況,疊加四大礦山發運沖量的預期,我們預測認為11-12月的鐵礦石進口仍會較為強勁?梢灶A見,今年下半年的鐵礦石進口量將高于上半年。
前低后高,四大礦山發運沖量支撐下半年進口量
我們回顧今年鐵礦石的發運情況后發現,四大礦山的今年的發貨量和去年相比有三家是減量的,*數據堅挺的是FMG。
統計數據顯示,2022年上半年,力拓、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的銷(產)量同比均出現了-276萬噸、-122萬噸和-568萬噸的減量;必和必拓的產量在第三季度才略超去年33萬噸,而在第三季度,力拓和淡水河谷的產(銷)量繼續“摸魚”,力拓同比減少320萬噸,淡水河谷繼續大減560萬噸,離其4億噸的目標是越來越遠!
那么,按照四大礦山在年初提出的產(銷)量目標,我們感覺第四季度將是四大礦山“查缺補漏”甚至是拼命追趕的“尖峰時刻”!
根據相關媒體的中性預測,四大礦山要達到年初提出的產(銷)量目標,在第四季度,力拓需要實現8900萬噸、必和必拓7350萬噸、FMG 4750萬噸、淡水河谷8700萬噸,才能“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”。
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是在海外需求逐步下滑的影響下,海外鐵礦石分流中國,使得海外礦山發中國比例有所增加
鐵礦石進口逐年減量是不是一個趨勢?
如果我們觀察自2002年迄今歷年鐵礦石的進口量會發現,中國用了4年時間突破2億噸的年進口量目標,用了3年時間從2億噸翻了三番突破6億噸,然后又憋了長達5年的時間才攀升至10億噸的新關口!
自2016年開始,中國鐵礦石進口量維持在10-11億噸的高位盤整,是中國的供給側改革給中國鋼鐵工業帶來了新的增長力,但維持4年之后抵達2020年的需求峰值后,開始掉頭向下。這是一個趨勢,是一個信號。
我們認為,中國鐵礦石的進口量,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,將出現一個盤整向下的勢頭。
今年對進口鐵礦石的減量也許不及去年,但未來對進口鐵礦石的減量將不可逆。